爱游戏app手机版下载--代工生产智能柜、工具柜

  • 他们都在搜:

智能柜

爱游戏app手机版下载—工具柜制造专家

智能器具柜

联系人:李总

电 话:0531-85925585

传 真:0531-85925585

销售总经理:13705311733

E-mail:sales@jnpufeng.com

网 址:www.vtsino.com

邮 编:2050001

地 址:济南市天桥区丁庄工业园

深度 养老行业的前景如何?

时间:2023-09-05 来源:ayx体育app/智能器具柜

产品展示

  预计2035年左右,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,占总人口超过30%

  到2053年,中国老年人口占比预计将达到34.9%,加上0~20岁没有生产能力的人群,将近70%的人需要依靠剩余30%的劳动生产者去抚养。

  3/4的老年人患有慢病,其中失能失智占比超过1/5,迫切地需要疾病诊治、日常生活照护等服务。

  然而,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缺口已高达千万,随着老龄化、少子化程度的加剧,缺口会慢慢的大,人力成本越来越高。

  不仅如此,我国属于未富先老,届时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/3。而日本政府的养老负担也非常重,曾多次提升相关保险的个人缴费比例、自费比例,很多退休老人仍然在工作,甚至因贫困走向犯罪。

  养老问题无疑非常严峻,但同时也代表着很大的机遇。到2053年养老形式最严峻的时候,90后恰好60多岁,压力山大,这也是我研究养老行业的直接原因。

  养老行业究竟是否有前景呢?目前市场的供需匹配如何?政府政策怎样支持养老行业的发展,重点解决哪一些问题?资本是否关注这个行业?现在从事养老行业,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嘛?

  如果打算进入养老行业,上下游哪个细致划分领域更有前景?头部公司发展现状如何,是否能一直持续下去?

  本文将从如下几部分内容做解答,包括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、供给环境、政策环境、投融资现状、产业链、头部公司(福寿康)分析。

  总体来看,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大、增速快,普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,成长空间大。养老照护行业属于刚需、较高频,政府全力支持,成本低、效率高的家庭养老照顾服务模式是核心所在。

  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比较缺乏,将来一定会拉动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进入。目前已经有明星资本和团队进入养老行业,有支付能力和意愿的60后步入开始老龄化,可能会加速养老行业的发展。

  从个人职业生涯角度来说,认准一个暂时小众但未来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的行业,早早入局,给自己创造主场优势。当行业爆发时,才有能力抓住最好的机会。

  在养老服务行业积累的经验具备长期价值嘛?不像互联网电商、社交等行业,这一些行业发展迅速,导致个人经验积累很容易过时;头部公司占领了绝大多数份额,行业成熟以后,普通员工面临被裁员的命运。

  美国很多养老服务上市企业成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,然而美国的养老服务行业目前仍然高度分散,家庭健康、养老社区、临终关怀等排名前10的公司占全国市场占有率最多1/4左右,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较慢。一个人可以在养老行业干很久,经验积累具备长期价值。同时,由于养老行业的公司头部效应不明显,公司之间竞争非常激烈,员工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权、议价权。

  根据艾媒2022年养老产业报告,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8.8万亿元,比2020年增长22.3%;预估2022年市场规模为10.3万亿元,比2021年增长16.7%。

  2053年,中国老龄人口预计达到峰值4.87亿,老龄占比34.9%,一直到21世纪末老龄化将长期稳定在34%上下,约占全球老龄人口的1/4。

  再结合0~20岁没有生产能力、正在就读的青年学生,将近70%的人口需要靠另外30%的劳动生产者去抚养。

  根据最新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,到2050年,有近50%的中国人口将超过50岁。

  中国老龄化水平从1999年的10.3%到2054年的峰值34.9%,仅55年时间,老龄化速度仅低于日本,约是英法等国家的2倍(英法国家老龄化耗时100年以上)。

  当国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,中国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/3、美国的1/4。我国老年人平均每年固定收入较低(城市约2w、农村约5k),第六次人口普查,乡村老人比城镇多2.1kw人;基础养老金标准较低(城市几百/月,农村约93元/月),且即将出现缺口;企业/职业年金、商业保险覆盖率非常低。

  3/4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病,其中失能失智占比超过1/5。我国人均健康寿命仅68岁,老年人带病生存期高达8年多。

  根据第四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,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大多分布在在医疗、生存、物质方面,如疾病诊治、生活照料、康复等,对享受型养老服务产品的消费较少。约40%的老人有疾病诊治的需求,涵盖不同年龄段。

  60后赶上改革92年的经济改革开放、97年的高考恢复、98年的互联网红利、房地产红利,收入高、文化水平高,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为自己的健康享乐等付费。

  60后赶上计划生育,大多为独生子女,养老负担较重。虽然他们目前身体可能还比较健康,但也需要提前预防。

  现在养老行业还没有爆发,根本原因是60后目前大概六十多岁,养老护理需求还不够大,美国养老市场主要服务七八十岁的老人。根据NCHC 2016报告,成人日托、家庭保健、养老院、社区养老的75岁以下用户的占比分别为:57.7%、26.8%、44.9%、34.7%、17.6%,6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分别为:37.4%、18.1%、16.5%、6.6%.

  国外养老创业项目兴起于2012年,2013~2015为爆发期,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、物联网的发展,也是由于1950年前后的欧美战后婴儿潮开始步入老龄化。现在不失为加入中国养老行业的好时机。

  养老床位供给缺口较大。2020年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.3张,与先进国家的50~70张仍有较大的差距。

  养老机构模式发展不平衡。部分养老机构一床难求,但大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于40%。不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中等收入老年人,基本生活看护、医养结合、康复护理等需求,这类人群既不符合入住公办养老院的条件,又支付不起高昂的商业养老院费用。

 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。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;降低经营成本,政府微偿提供运营场所、优先土地供应、减免各种税务收费,按照床位/服务进行补贴。

  企业盈利兜底。推动长护险、个人养老金、商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,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纳入医保定点。

  优化养老服务结构。健全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充分发展、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。

  1949~1993,为起步探索阶段。在城市通过社会救济,在农村以“五保”老人为服务对象,主要是通过机构集中收养。

  1994~2012,为初步市场化阶段。以机构建设为重心,经营模式向公建民营、民办公助、民办等市场化经营的新型模式转变,提出居家、社区养老模式。

  2013~至今,为转型发展阶段。2013年,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养老事业不再只能由政府供给,通过完善扶持政策,吸引更多民间资本。社会资本纷纷入局。

  养老照护服务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重心和本质所在。从我国历年养老政策发布数据统计来看,养老照护服务、老年社会保障政策数量最多,其次是老年医疗卫生服务、老年用品设施、养老科技、养老金融服务、养老教育培训等。

  改革开放以来,国家先后出台了108项养老服务政策,78%的政策为2013年以后出台,说明政府对养老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视。

  政策全力发展“社区居家+医养结合“的服务模式,明确服务对象、服务供给方式,加强服务的精细化、标准化、监管力度。

  明确服务模式:重点发展居家养老、全力发展社区照料、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,2017年增加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。居家养老服务明确了财政支持方式,展开试点。

  健全服务主体: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,推动医养结合、公建民营、政府购买等服务供给方式;将服务对象从鳏寡孤独/五保人员 扩展到全社会老年人。

  提升服务质量:推动服务精细化,服务内容更详细、全面,针对不同身心健康的老年群体,提供差异化服务;推进服务标准化,涉及老年人能力评估、养老机构管理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、社区照料服务质量规范、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、安全管理等,根据地区有所差异;加强服务监督管理,涉及养老机构收费、服务合同、失信惩罚等。

  养老照护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剂是长护险政策。长护险大幅度降低了老人的护理成本,拉动了消费需求,让企业从亏损状态变为微盈利状态,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养老领域。

  可以借鉴养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(日本)介护保险政策的变迁,来看中国养老照护产业的未来发展。

  日本面临老龄化、少子化、长寿、老人长期带病生存等问题,老年人免费医疗制度使得医院床位被老年人长期占有。

  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给付的服务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(包括康护医疗等)。

  2000年,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正式实施。为了应对人类身体老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,日本政府提出三年修改一次的方针,主要调整汇总如下:

  2009年,针对护理人员流失严重问题,给每一位护理人员每月平均增加1.5万日元的工资。2012年,又将每人每月的工资再次提高1.2万日元。2017年,拨款1k亿日元改善护理人员待遇。

  2016年,从国外引入护理人员,后续降低了护理考试难度,为护理人员建立了畅达的职业晋升通道。

  2018年,实施养老服务信息化和照护机器人的投入补贴,仅靠效率的提高可能也没有办法解决巨大的照护费用。(有数据表明,这些年日本政府把1/3的财政预算都用于发展护理机器人了,2015~2025年10年间,日本护理机器人市场将增加20倍。)

  在保险界定中,由政府对老年人需要护照的种类、程度、身心健康情况做评估,精细化划分为8个等级,保证公平性、可持续性、服务的可及性。

  2005年,为减少巨额的护理费用,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照护预防的概念,将费用的使用提前,希望使老年人在更长时间内能自理,预防失能,失能前提供一定资金让老年人去社区康复中心,改善其居家环境,并提供一定支援。

  2014年则是更强调地方的照护系统,调整社区居家养老,使得重度失能老人也能居家享受到照护服务。

  日本政府多次调整保险缴费比例、个人自付比例来增加保险收入。2018年,将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承担部分从10%提升到20%。之后,又将更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承担部分提升到30%.

  2022年,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到,要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标准。目前试点约50个城市。

  2020年我国仅有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,市场缺口超千万。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约有1.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,其中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。依国际惯例,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,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。

  养老护理行业人员3年留存率约30%。护工的社会地位低、工资待遇低、离职率高、劳动环境严苛。

  护理专业化、职业化水平不够。从业人员大多以农村出身的40、50人员为主,初中或中专学历,接受培训不足、整体文化素质较低。

  1998年,上海试点时间银行,之后很多城市也开始试点,但目前仍处于萌芽探索初期。难点可能在于人口的不断减少,使得年轻时的付出在年老时无法有效兑换,也存在地域的限制等问题。

  2022年“十四五”,提出学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要实现明显增长。拓宽人才教育培训途径。支持院校(尤其是一流本科)增设养老专业,完善养老服务专业教学标准,支持院校和机构合作,推动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制度。完善人才激励政策。完善养老机构等级质量评价、护理员薪酬待遇保险政策,给予职业技能等级补贴、荣誉奖励、应届生入职奖励等。

  促进老年用品智能化升级。加强对照护机器人、康复辅具、智能检测等智慧产品的研发。根据日本经验、我国老年化形式大的严峻性,智慧养老商品市场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

  中国是否会从国外引入护理人员呢?应该不会。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/5,老年人口规模大,很难从国外引入足够多的护理人员;汉语很复杂,不像日语最简单、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,汉语还有多种方言,增加了学习难度;中国未富先老,可能也没钱支付人力;这些国外护理人员大多来自更加贫困的国家,如果支持携带父母儿女一起过来,也会促进加重中国的养老负担。

  2006年,国务院提出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”的养老服务体系,各地方开始试点。2009年,上海市政府提出“9073”。

  2022年,加快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,评估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部门互认,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助力养老服务优质规范发展。(标准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养老企业的准入门槛,避免劣币驱逐良币、有效利用资源、降低交易成本。)

  2013年,提出医养结合;2022年,提出增强居家社区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,加强资源共享、引入信息化,完善价格、保险、土地资源、财税优惠政策,多渠道引入人才、强化服务监管。

  我国长护险仍处于早期试点阶段。可以大概推断,我国长护险未来也会存在比较大的资金缺口,政府极有可能会逐渐提升长护险的缴费比例、自费比例。理由如下:

  我国养老形式比日本更加严峻。和日本比较,中国和日本引入护理保险时的老龄化程度均在18%左右,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更大;中国未富先老,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,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/3,预计长护险缴纳也会远远低于日本,费用来源不足;中国慢病较为严重、致死率较高,慢病导致的各种身体疾病花费更大;中国人平均寿命比日本少5年以上,减少了部分的养老费用,但也有一定的可能是养老环境太差导致的寿命较短。

  中国商业保险、企业年金等覆盖率非常低,目前长护险试点自费约10%。日本长期介护费用,个人最初承担10%,后续有所上涨,剩余由保险、政府平均分担。美国主要靠商业保险,medicare、medicaid报销比例相对较低。

  我国养老保险存在比较大缺口。预计2027年,养老保险基金年度收支慢慢的出现当期缺口2.2k亿元;至2100年,累计缺口扩大至9839k亿元,约占当年GDP的48%. 2022年推出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弥补养老金的缺口。

  根据AgeClub2022年1~6月老年产业投融资数据,国内老年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,行业渗透率、集中度较低,企业投融资金额增多,明星团队资本开始加入,预计未来10年会多元化快速发展。

  国内投资正从前几年的老年健康、文娱社交等精神消费明显转向健康刚需消费领域,如居家护理、康复辅具、养老服务和慢病管理等,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改造传统赛道。

  国内老年项目普遍以A轮等早期融资为主,金额大多在千万级别,单笔投资金额增多。而2019年老年行业融资项目很少,金额大多在百万级别。

  国外居家护理领域发展超前,创业重心聚焦在护理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之上,即护理领域的数字化改革,实现降本增效。国内的护理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,才会朝着提升效率的方向改变。

  国外老年获投项目更为多元,除了居家护理、智能照顾等刚需,还包括居家健身、金融理财、本地生活服务、养老院中介信息平台、老年健康食品等,说明老年产业有着更多想象空间。

  国外养老项目融资数量、融资金额、融资轮次更多,很多D轮、E轮,近一半金额在亿元级别,诞生了一些养老机构、老年医疗护理平台上市公司,也预示着国内老龄产业的发展前景。

  明星资本开始步入养老产业,国内投资机构有高瓴资本、腾讯资本、日本软银等,国外有创始人基金(早期投资facebook、Airbnb、LinkedLn等)、高盛等。

  国内外均出现了专门投资老年产业的机构,如长岭资本、Primetime Partners.

  广义上的养老行业,是满足老人物质、精神生活多层次需求的系统性行业,涵盖衣食住行、文体休闲、社交娱乐等多个方面。

  价值链上游最重要的包含器械设备、信息化解决方案、人才教育与培训,中游最重要的包含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等相关服务,下游包括用户、支付方等。

  中游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前途较好。客户的真实需求旺盛,供给缺乏;有长护险政策兜底,能轻松实现长期稳定盈利;其上下游高度分散、议价权较低;服务用户多、频次高、政府全力支持,未来成长空间大。

  根据《健康产业新展望》公开资料整理,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、集中度非常低。从竞争格局看,康复器械品种众多,国内生产企业仍然以仿制为主,缺乏大品牌。康复器械行业,中低端供给充足,缺乏有自主产权的高端供给,供给来源分散,企业议价权较低。

  根据艾瑞《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趋势研究报告》,和康复辅具一样,我们国家医疗器械行业,中低端供给充足,缺乏有自主产权的高端供给,供给来源分散,企业议价权较低。

  医疗器械领域,产品品种类型繁多, 产品间差异极大。每个领域的产品用于不同病种,而不同病人的诉求又有巨大差别,因此企业面临行业细致划分领域天花板的压制,以及跨界竞争的挑战。

  长期以来,健康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,核心技术、知识产权、品牌资源等价值链的核心大多分布在在美国、欧洲等西方发达经济体,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包揽非核心业务,发挥原料供应、中低端制造等作用。

  养老行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,有较强的议价权,我国护理人员缺口就高达千万。但护理人员待遇低、流失率高。

  有些中游的养老服务商也会涉及教育培训领域,福寿康于2022年获得养老护理员(三级/高级)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资质。

  养老行业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,利润非常低,为这一些企业服务的公司,自然也很难获取较高利润。而且中国中小企业生存时间很短,获客成本很高。

  政府全力发展“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”的养老服务模式,居家养老模式 硬件成本低、覆盖用户广、服务频次高,未来将得到更多的公共资源倾斜、社会资本关注,有较大的成长空间。

  养老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、集中度低,机构养老供给充足,居家社区养老供给不足,供给来源分散。

  下游用户来源充足、分散,部分由政府采买,服务内容、价格受到政府严格管控,买卖双方议都没有议价能力。

  支付方主要涉及医保、长护险,依照国家政策进行报销,下游消费者仅支付个人自费部分,属于保险支付的部分可以在机构记账,再由机构和长护险基金进行结算,会产生较多的应收账款。

  作为全国顶级规模的居家医疗照护服务机构,福寿康建立完善的“医疗护理站+社区照护中心+养老院”的服务网络体系,以护理站为核心辐射周边社区街道,打通居家、社区、医院、养老院的全闭环服务场景,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医疗护理服务。

  福寿康是国内唯一能够为健全自理老人、半失能老人、全失能老人、疾病期老人及失智老人提供专业日常照护、医疗护理、专科护理、特需护理、康复指导及专业认知症照护的一站式闭环服务平台。

  福寿康早期以长护险服务为重要抓手,已成功跑通上海居家上门综合照护服务模式,对长期护理的受益对象、申请、评估、服务内容、自费价格都有详细的规定。随着长护险试点的铺开,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布局拓展、服务口碑。

  福寿康是社区居家照护领域的领头公司、市场口碑较好。属于刚需、高频消费,市场规模很大、增速快、政府全力支持。依靠长护险政策实现长期稳定盈利。企业生命周期长、价格波动周期弱。

  依靠专业的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实现规模化扩张,并申请多项著作权、专利,慢慢地增加核心能力。

  2012年,上海老龄占比24.5%,老年护理床位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匹配,急需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。

  2013年,上海展开试点,由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,自费10%(医保支付90%),福寿康成为试点企业。

  2014年~2015年,福寿康承接政府采购项目及公益创投项目百余个,服务10w余人次,以社区护理站为核心开始布局。

  2016年~2018年,上海展开长护险试点,逐渐推行至全市,由养老服务商 根据老人的失能评估等级提供不同的医疗护理服务,明确初步基础生活照料、临床护理标准,自费约10%(长护险支付90%)。福寿康成为长护险试点企业,建立起“医疗护理站、日托及长照、社区服务机构”三大产品体系。2018年,福寿康实现了整体收入过亿,年服务客户300万人次,旗下拥有10余家日间照护中心、48个医疗护理站、6家长者照护之家、2家第三方评估事务所、约2000名护理员、100名护士、100名康复师的庞大服务团队,公司员工总数近2300人。

  2019年,福寿康年服务量突破600万,整体收入超过6个亿,确定“互联网+医护康养”商业模式。

  2022年,福寿康覆盖50个城市,主要为一二线家中医/医疗诊所、4家护理培训学校,专业团队8000人,年服务量1500w人次。

  根据AgeClub2022年1月统计的居家护理企业的投融资数据来进行更新,福寿康的投资轮次处于领先位置,投资金额高达亿元以上,更有腾讯、红杉等明星资本的参与。福寿康有望成为中国居家护理领域的上市公司第一股。

  入选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公布的“2022年上海市 ‘专精特新’企业名单(第一批)”

  “2022未来医疗100强主榜·中国创新医疗服务榜TOP100”,位列第35名,是唯一入选的居家护理公司。该奖项是目前生命健康领域最受产业界、资本界关注的年度评选。

  在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上,入选“2021中国数字医疗企业百强榜—科技养老创新企业TOP10”。

  福寿康官方公众号提到,自成立10年来,福寿康累计收到用户感谢信和锦旗5000+。

  美团点评“上海”有16条评价,总评分4.75(满分5分),评价内容标签集中在:态度好、工作认真负责、业务能力强、效果好。

  红杉资本提到,福寿康作为中国居家医疗照护领导者的行业地位,持续耕耘在居家社区这个养老产业的最重要市场,同时在医疗照护能力、专业护理培训能力、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构建了显著的竞争力。

  在专业服务能力方面,福寿康经过10年创业,已形成了一套自有的、完善的、精细化专业服务体系,外加训练有素、经验比较丰富的6,000名专业的医疗照护人员队伍。

  我国护理人员缺口高达千万,福寿康自建线下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、线上教学系统,保证人才的供给、质量。通过给员工提供学习/升职机会、存在竞争力的待遇/福利、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等提升员工的留存。

  在信息技术方面,福寿康自主研发养老信息交互系统,提升效率、促进规模化扩张。

  搭建基于老人群体的全方位健康数据中台,结合智能设备、照护管理CRM及智能化培训体系,深度响应和挖掘老人需求,为老人提供优质、便捷的一站式医护康养服务。

  搭建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,以实现对全国400多个连锁点位市场、运营、品控、培训、财务、人力等的规范化管理等。

  监管上门服务的实地效果和质量,通过GPS定位、活体监测、声纹识别、巡检等环节严格确保线下服务的真实、优质。

  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严重,老人长期带病生存,甚至失智失能,所以要照护服务。由于养老机构价格昂贵、容量不够,政府重点支持居家养老,居家养老硬件成本相比来说较低、覆盖用户更广、服务频次更多。政府推广长护险降低老人负担。

  失智失能等疾病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治愈,随着变老一般会更严重,基本生活照料属于刚需。按照长护险规定,根据失能等级每周上门3~7次、每次1h,消费较高频;自费约10%,大概只有小几十元钱,费用较低。所以需求长期较稳定。

  长护险严格规定了受益对象、申请流程、评估等级、服务内容、自费价格,各家公司可以提供的照护服务差异化应该较小,可以视为同质化产品。福寿康主要是做居家社区养老,服务广大的中低端老年人,产品差异化较小。部分高端养老机构,会提供高度个性化/人性化的服务、更加智能化的硬件设施。

  养老照护服务主要消费场景在私密场合,产品的功能性价值更重要。定价权、无法替代性较低。不像白酒用来宴请宾客,具备较强的社交属性、成瘾性;喜诗糖果用来在节假日送礼,带有情感类价值;奢侈品带有炫耀性质。再加上非同质化产品,则具备较强的定价权、不可替代性、护城河。

  由于养老问题的严峻性、护理人员的极度短缺,预计未来会有很多资本流入智慧养老领域,技术更新换代较快,能大幅度减轻护理员的工作负担。由于机器的机械性、没有情感,应该主要用来辅助护理员工作,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
  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,一直到21世纪末老龄化占比将长期稳定在34%上下,属于长期刚需、高频消费,不像电子商务行业受消费者偏好影响,产品生命周期较长。

  居家社区养老照护服务需求长期稳定,服务内容、价格受到政府严格管控,供给也会较为稳定,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较弱。

  根据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福寿康已实现盈利4年,总营业额逾6亿元,纯利润是7%。收入构成中,长护险医保约占75%,民政购买服务约占10%,市场化个人付费仅占约15%。

  长护险由政府主导定价权,盈利空间较低。随着长护险试点的展开,福寿康凭借专业的服务能力、信息化技术能力,在全国迅速规模化,增强盈利能力。

  通过长护险引流,针对老人综合照护需求,福寿康提供包含24小时居家照护、全天陪护、护士服务、上门助浴、辅具租赁、适老化改造等50多项个性化商业增值服务。对于不在长护险范围内的服务/时间段,能采用市场定价。目前个人市场付费占比较少,仍需要加强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挖掘、市场的教育、品牌的宣传。

  也许还能够尝试护理人员外包、家政服务、医院陪护等产品线,逐渐完备从居家、社区、医院的产业链闭环。

  福寿康位于产业链的中游,主要提供居家社区养老照护服务。相比于机构养老模式,居家社区模式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,覆盖了更广泛的用户,未来将得到更多的公共资源倾斜、社会资本关注,有较大的成长空间。福寿康能够迅速感知计算机显示终端需求,获取核心的用户数据资源,获得一线反馈,快速迭代优化。

  上游器械设备供给较充足、供给来源分散,福寿康也和外部合作自主研发,有一定的议价权。

  上游人才供给严重缺乏,福寿康自己培育员工,并于2022年获得养老护理员(三级/高级)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资质,线上开放了教学系统,把握了议价权。

  下游用户来源充足、分散,部分由政府采买,服务内容、价格受到政府严格管控,买卖双方议都没有议价能力。医保/长护险支付由政府监管,没有议价权,商业保险等覆盖率非常低。

  在软件著作权上,福寿康从2018年至2021年期间,围绕其业务陆续发表了康复护理系统、福寿康APP软件、线上教育系统、评估系统和智能监管软件。

  在专利上,天眼查信息数据显示,福寿康申请专利19项,其中6项已授权、11项审查中、1项公开、1项驳回,涉及居家养老应用、智能器械设备、上门服务支持等内容。专利总体数量并不是很多。

  可以看出,福寿康紧紧围绕上门居家护理服务,慢慢地增加自己在专业护理能力、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。

  福寿康不具备网络效应。网络效应意味着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,如淘宝用户越多会吸引更多商户,商户越多吸引更多用户;微信好友越多,越多人使用。

  照护服务可能涉及身体隐私性,熟悉的老人身心健康状态的护理人员能发挥更好的效果,关系也更加密切,可能带来少许的转换门槛。但服务本身同质化比较严重。

  福寿康的主要成本应该来自于人力成本,护理人员培训难度大,可复制性低、边际成本高,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。 海底捞为什么能规模化?火锅是所有中餐中,唯一一个可以高度标准化适合快速大规模复制,又能满足顾客高度分散的个性化需求的品类。凡是实现了有效连锁扩张的餐饮企业,几乎都不依赖厨师。

  个人比较看好养老行业,想转行做PM或者咨询/研究员,之前的经验主要偏向O2O电商/本地生活服务C端增长产品/运营,有大厂从业经历。有工作机会能联系我,也欢迎批评指正~

  后续又研究了一下美国养老护理行业,希望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,内容涉及美国领先的居家养老上市公司Amedisys、LHC,最大的社区养老机构Brookdale,以及美国长期护理的市场前景:

  张运刚《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养老金缺口测算与对应研究》(中国养老金缺口预估)

  福寿康张军一眼看清未来30年路径的幸福创业者AgeClub-福寿康是一家怎样的养老企业

推荐产品

鲁ICP备09035584号-3 © 爱游戏app(中国)官方网站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: 网站地图